时间:2023-09-04 17:27:28
原标题:让语文学习丰盈起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课程背景•
作为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自2011年颁发以来,对一线教学工作起到了引领与指导作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然而,学校落实《课程标准》层次不一,不少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脱离《课程标准》要求的“四重”现象,即只重教材,教材成了语文教学的全部依托;只重课堂,课堂成了语文教学的唯一场所;只重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主打内容;只重分数,分数成了语文教学的单一追求。
为了使《课程标准》更好地落地生根,努力纠正“四重”现象,我们着力实施“全语文教育”课程行动。
•课程目标•
全语文教育着意于学生人文底蕴与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全面提升,着力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的全面融合,因地制宜而又创造性地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让语文学习活起来、动起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让每一位师生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语文学习生活,用语文为生命与精神的成长打底与奠基,以语文学科的特殊优势立德树人。
•课程内容与实施•
创设语文学习文化环境
打造语文学习的硬件环境。
塑造语文学习的硬件环境,一方面对教室内外及校园公共场所进行“语文式”布置,让学生足之所至、目之所及都能看到语文的内容。
另一方面依托学校图书馆设立各班级图书馆分馆,优化与拓展学校图书馆的新功能,将学校图书馆塑造成学生阅读馆与学生写作馆,同时创置多种语文学习场馆,形成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场”。
塑造语文学习文化软件环境。
通过校园内的图书馆建设、书香长廊、快乐阅吧、文学墙角、小小百家讲坛、语文杂志等形式,建设具有浓厚气息的语文外显文化环境;同时开展校园语文节、青春剧场、语文电台、朗诵者等活动,创办语文报刊等,努力打造语文学习的软性环境。
营造语文学习文化的人际环境。
全语文教育特别重视作为语文教师的人的因素的优化,激发校内外、区域内外更多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激情,形成全语文教育研究的优秀团队,让更多语文教师成为“四有”教师,努力做语文教学的建设者。
构筑语文学习基础工程
研究语文学习“一课堂”的策略。
“一课堂”策略重在改变学生在课堂上只管听讲、只顾记录的学习状态。
其课堂操作主张在学生对文本熟读的基础上进入“四要”:一是“我有发现要说”,即学生读熟文本后发现文章中哪些是自己能够理解的;二是“我有问题要提”,即学生说了“我能够懂的”,再进入讨论“我读不懂的”,自由写下并说出自己的问题;三是“我有感想要写”,即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要写一篇“一课一得”的感想文章,选点宜“小”,感想要“真”,写法要“实”,每篇读后感近似于微写作;四是“我有创意要做”,即学生学一篇教材课文不仅仅是学“这一篇”,更是要学“这一类”,因此根据所学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意写作,或仿效立意主旨,或模仿篇章结构,或学取材剪裁,或摹语言特色等,以课文的整体或局部为“帖”,创写自己的文章或片段。
“四要”的课堂在彰显学生主体的前提下,凸显了“思”的作用,以“思”引领听说读写的训练,引导学生朝着深度学习的方向延伸。
研制学生“大阅读”路径。
“大阅读”的策略在于改变只读一本教材的语文现状,一是阅读面要广,二是阅读量要多,三是阅读度要精。
引领学生做阅读有心人,带着思考的脑子、赏析的眼光、动笔的习惯来读,每学期选择一两本精读。
探索学生“日写作”机制。
改变以“日习题”为主要策略的语文,将写作活动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探索“日写作”的载体、时空、策略、途径以及方法等,研制指导学生日写作的课程纲目。
“日写作”中的“日”第一层含义是坚持;第二层含义是积累,包括时间的积累、写作字数总量的积累、思想与情感的积累、“写作感”的积累;第三层含义是成长,“日写作”的经历就是学生精神成长的经历。
研发语文学习“微课程”。
研发语文学习“微课程”重在改变只有第一课堂的语文。
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功能,发挥教师与学生双重积极性,开发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语文微课程,以此作为国家与地方语文课程的有效补充,形成校本的语文课程特色体系,活化语文的教与学。
“微课程”的“微”重在突出“小主题、小体系、小活动”,以更多的“小”累积出“大”来。
在微课程的内容方面,学校开发了“昆山三贤(顾炎武、归震川、朱柏庐)微课程”“传统语文文化微课程(对联、谜语、汉字、成语、歇后语,以及民间语文、地名文化、二十四节气等)”,以及“夏驾文创微课程”等。
开发语文学习名特产品
全语文教育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整合多学科课程改革的经验,开发诸多有影响、有特色的语文学习课程产品。
新华书店校园书屋:学校与昆山新华书店合作,将新华书店引进校园,创办“新华书店·校园书屋”,保持充足的图书量,天天面向学生开放。
校园语文节:每年秋季学期举行一届“校园语文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每届为期一周。
东城教育大讲坛:大讲坛分学生大讲坛、教师大讲坛、专家(含家长)大讲坛三种类型,一方面将学生推上讲台,以讲促读、促写;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聆听窗外声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东城小剧场:组织部分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改编、排演课本剧,同时也可以进行朗读、讲演、辩论。
放眼研学:每年寒暑假选择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或景区组织学生进行放眼研学活动。
研学活动做到有研学小教材、研学笔记、研学导游、研学成果展示等。
《第一语文》杂志:创办《第一语文》杂志,每月一期,刊登学生优秀语文学习作品。
尔雅文学院:成立尔雅文学院,按照学生社团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培养学生文学爱好者,为他们搭建文学教育的平台。
多学科融创。
进行语文学科与学校其他诸多学科的融合,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一方面让学生深化学科学习。
学校首先尝试“学科作文写作”的项目,从而寻求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
学生语文学习作品。
创新学生语文作业机制,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创造性地完成作业,从而让作业成为作品,提倡作品的品质化、丰富性以及独创性,为学生语文作品的展示提供平台。
•课程评价•
学校以学生语文学习档案袋的形式,改善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方式,建立全新的语文学习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功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制定各年级语文学习合格基本标准以及特长生标准,每学期组织评选语文学习合格奖与特长生奖。
•课程实效•
全语文教育课程于2016年9月开始实施,2017年5月学校被命名为苏州市初中全语文教育课程建设基地;2018年9月“全语文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荣获苏州市2018年度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5月,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江苏省初中语文学科发展示范中心。
省市课程基地及示范中心很好地辐射与带动了更大区域内学校的语文教学变革。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10月21日第7版
作者:刘恩樵
上一篇:【热闻】语文究竟教什么?
下一篇:最后一页
1.绿竹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绿竹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绿竹网都将保留追究责任权益;
2.绿竹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对于未注明原作品不得转载的稿件,我方不承担相关责任;
3.绿竹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14043 2669 6@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4.关于绿竹网的所有法律事宜,均由本网特聘法律顾问协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