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播报】教育孩子——高效养育孩子

时间:2023-09-13 20:43:52

  原标题:教育孩子——高效养育孩子

  来源:盘古课堂

  教育孩子——高效养育孩子,改善不良行为,而非追求完美;注重优点,而非缺点,将不良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

  要努力改善不良行为,而非追求完美,完美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陷入沮丧,孩子们宁愿不尝试也不愿意承受持续的挫折感。

  承认孩子的进步可以激励他们,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李太太对她的儿子阿贝在学校里的不良行为感到失望。

  每次阿贝有不良行为时,老师都会罚他抄50句话,但阿贝不愿接受,老师便加倍惩罚。

  李太太担心阿贝会成为小混混,因此开始斥责他并对他说教。

  阿贝现在在学校和家里都受到惩罚,他通过表现得好像不在乎来进一步反叛,并开始讨厌上学。

  李太太最后要求与老师交谈,在与老师谈话时,他问老师阿贝的坏行为占多大比例。

  老师说大约15%。

  李太太惊讶地意识到,因为更多地关注了15%的不良行为,而非80%的好行为,阿贝正在被贴上不好的标签。

  李太太参加了一个父母学习小组,并与老师分享了自己正在学习的一些事情。

  阿贝的老师对非惩罚性解决方案很感兴趣,他们达成一致,要制定一个积极的计划来帮助阿贝。

  在另一次会面时,阿贝也在场,他们都同意,每当阿贝扰乱课堂或不尊重别人时,他就要求做些有贡献的事情来弥补。

  比如替老师做一些事情,辅导班上需要帮助的同学或者在课堂上讲一个片段。

  阿贝的不良行为被转化为有贡献的行为。

  从此他很少再有行为问题。

  他的老师也开始召开班会,以便出现问题时由全班来解决。

  负面的惩罚会引起反叛,让孩子、父母和老师都感到沮丧。

  当大人使用相互尊重、解决问题、鼓励和关注解决方案时,孩子们就会获得归属感,并发展出负责任的行为。

  要注重优点而非缺点,你的孩子和学生可能有85%的优点和15%的缺点,但大多数人关注的是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就得到了什么。

  当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关注15%的消极方面时,消极方面就会膨胀,而积极方面很快就会消失。

  另一方面,如果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认可和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而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到百分之百。

  因为这是你所能看到的全部。

  当你关注积极方面时,你会成为鼓舞人心的自己和他人,将不良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从孩子的行为中发掘优点,即使是那些扰乱课堂的孩子,往往也具有出色的领导才能。

  当你看到这一点时,帮助孩子将不良行为转化为有意义的行为,这就变得容易多了。

  一个幼儿园老师懂得了将不良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的概念,并多次运用。

  丽丽不愿意收拾自己留下的乱糟糟的东西,老师就让他负责,并教其他孩子像他一样收拾东西。

  小恩总是打翻其他孩子搭的积木,老师就让他负责教其他孩子如何合作,并在需要时帮助其他孩子收拾。

  这与将不良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非常相似,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解决问题。

  当孩子做出不负责任或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时,给他们一个机会,做一些能让被冒犯的人感觉好起来的事情,以此作为弥补。

  当小马扰乱课堂时,他给老师的正常授课造成了困难,老师让他通过一些事情使老师的工作更轻松,这给了他弥补的机会。

  如果大人的态度是惩罚性的,那么这样做就不会有效。

  当大人的态度友好而尊重时,并且孩子参与决定如何弥补时,这样做才会更有效。

  做出弥补是鼓励。

  这是因为它让孩子们承担了社会责任,让孩子们帮助别人时,他们会对自己的感觉更好。

  因为孩子们有机会从错误中学习,并承担所造成的任何后果,做出弥补是鼓励。

  这是因为孩子们知道自己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而不必担心受到羞辱和痛苦。

  

  让人痛心的是,有些大人认为让孩子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辱和痛苦,比做出弥补并体验到那种能激励他们停止不良行为的鼓励更为重要。

  实际上,这些大人错误地认为,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就是在奖励不良行为,并且会鼓励孩子做出更多的不良行为。

  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当孩子受到鼓励做出弥补时,他们并没有逃避不良行为的责任,他们是在不受侮辱和尊重的情况下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大人感受到社会压力时,要采用有效的步骤来处理孩子的问题,这就会变得困难。

  当朋友、邻居、亲戚和其他老师在一旁观察你如何处理行为不良的孩子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作为父母和老师的有效性取决于你对此事的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感到这些旁观者期待立竿见影的完美。

  这就是压力,你可能会被诱惑使用惩罚。

  因为惩罚看起来能最快有效地满足旁观者,因为惩罚看起来能最快有效地满足旁观者。

  在面对社会压力时保持头脑清醒、果断行动,需要巨大的勇气。

  当面临社会压力时,最好远离周围的人,独自思考或请求他们的谅解,以便能够私下解决问题。

上一篇:天津高速公路是什么?相关天津高速公路一起来看看
下一篇:最后一页

1.绿竹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绿竹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绿竹网都将保留追究责任权益;

2.绿竹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对于未注明原作品不得转载的稿件,我方不承担相关责任;

3.绿竹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14043 2669 6@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4.关于绿竹网的所有法律事宜,均由本网特聘法律顾问协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