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6 20:25:36
原标题:好的教育,遵循这9大定律
来源:灵台发布
什么是好的教育?一个基本共识是,好的教育必定遵循教育规律,在教育规律的指导下进行创新。
那么教育的基本规律又是什么?在朱永新教授看来,教育有九大定律。
本文与你分享。
1
教育定律之一: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决定一切”,不仅是体育的定律,更是生活的定律、教育的定律。
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过程。
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以下这样几个维度。
一是对待未来的态度。
一个人能否乐观地面向未来,能否用激情和诗意去追寻人生理想,能否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把所有的行为纳入自己的目标轨道,锲而不舍地向理想迈进,是是否具有积极的未来态度的体现。
二是对待工作的态度。
一个人能否认真地对待工作,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处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爱岗敬业,提高效率,不断地追求卓越,是是否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的体现。
三是对待社会的态度。
一个人能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地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有没有公正、正义感,是不是爱憎分明、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是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态度的体现。
四是对待学习的态度。
一个人能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能否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我,能否在信息化与国际化的浪潮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抓住各种机遇,利用点滴时间进行学习,是是否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的体现。
五是对待他人的态度。
一个人能否与他人和谐地相处,能否具有优良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否受到同事与朋友的尊重和爱戴,能否主动帮助别人,理解别人,是是否具有积极的交往态度的体现。
六是对待自己的态度。
一个人能否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否拥有自信,能否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能否把握各种机会锻炼自我,是是否具有积极的自我态度的体现。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育定律之二:说你行你就行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这样一“定律”用在教育方面常常令人拍案叫绝。
如果你想激励一个学生,你就不断地(当然也是适时地)对他说:“你行,你行,你真行。”
那他便往往能做得比别人期望的更优秀、更卓越。
慢慢地,这个学生会变得“行”起来。
相反,要毁掉一个学生的意志,你就不断对他说:“你不行,你不行,你真笨!”这样,原本是“行”的学生,也会逐步地丧失信心,变得“不行”起来。
当然,这个教育定律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自身来说的。
如果你能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能行,我真行;如果你能拥有强烈的自信心;如果你能毫不计较别人说你不行:你肯定会变得很行。
让我们看看坂本保之介的故事。
日本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坂本保之介先生在《提高记忆力的奥秘》一书中说过一段令人回味的话:“对于来我们研究所请教的人,我首先让他懂得自信心的重要性,要‘相信一定能记住’这样一种自信。
说来也怪,一旦来访者确实认识到这一点时,好像就在这一瞬间,他们的记忆力一下就提高了很多。”
其实,自信心不仅是提高记忆力的诀窍,也是成才的先导。
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
只有自信,才能使人自强不息,不达目的不罢休,几乎每个成功者都具有自信心这个最重要的法宝;而自卑,只会使人自暴自弃,畏首畏尾,多愁善感,无所追求,从而失却成功的希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呈正态分布,真正的天才和白痴都是很少的,只占1%左右,我们大多数的“芸芸众生”,在智力上的差异是不大的。
只要不是白痴,我们每个人的成功概率几乎是相同的,只要选准目标,奋力拼搏,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明了这个道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树立自信心呢?
请记住:你能行,我能行!
3
教育定律之三:体罚近乎无能
在学校教育中,奖励与惩罚是一对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它用肯定与否定的评价来巩固和发展学生的优良行为,克服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奖励是一种阳性强化,分赞许、表扬、嘉奖等;惩罚是一种阴性强化,分批评、体罚、劝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等。
体罚行否?答曰:不行。
我认为体罚是无能的表现。
一般说来,体罚会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说而不服,管而不理,教育方法“失灵”;二是教师情绪不好时的冲动,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三是坚信体罚能解决问题,消除危机。
如有的人就说:“鞭子本姓竹,不打书不读”,“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
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有些学校和老师便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惩罚。
也有一些国家甚至允许学校运用体罚。
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体罚是不能应用于教育的。
第一,体罚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心悦诚服,不能从根本上感化学生的心灵。
俄国教育家皮罗果夫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抽打,是为激发人的羞愧感而采用的一种过于粗暴的强制手段。
而羞愧感是一种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娇嫩的花朵。
它一旦落入粗暴之手,就会立即枯萎。
抽打会使人产生恐惧,这是无疑的,但是这种恐惧并不能起感化作用,也是靠不住的,它只能掩盖内心的邪恶。
抽打只能改造那些精神脆弱的,用甚至不那么危险的方法也可以改造过来的人。”
第二,体罚往往使人自暴自弃,滋长仇恨的心理。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也有精彩的论述:“鞭打绳缚,若待拘囚。
彼视学舍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壁掩复,以遂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
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是盖趋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第三,体罚往往容易使学生模仿暴力。
当他成年以后,或者当他们面对比自己更弱小的教育对象时,他们会毫无犹豫地抱拳相向。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心与心面对,心与心交融,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皮肉之苦,只能是饮鸩止渴,所以,“体罚近乎无能”,这大概也是教育的基本定律了。
4
教育定律之四:读书改变人生
很多年前,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时看到这样一段话,它使我刻骨铭心:“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
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
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热爱读书的民族。
只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读书人的阅读视野渐渐狭窄化了。
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校中无书可读的现象远未销声匿迹,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形也不少见。
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不再有也不再读其他书。
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他们的人生色彩逐渐黯淡。
这是令人痛心、发人深省的。
书能改变人的一生,性格、爱好、禀赋、气质、思想和观念,以及对生活的理解。
学无止境,行者无疆。
祈愿它能一生伴于你我左右!
5
教育定律之五:课堂属于学生
构筑课堂的目的何在?当然是为了学生的增知长识,为了学生的成长进步。
有人说,难道课堂就不属于教师?问得好!但它的“潜台词”(“课堂属于教师”,“师为主,生为客”)及其所蕴含的观点或许就是课堂没能“回归”主体(学生)的根本障碍所在。
表面上看,“课堂属于教师”没有什么错。
但一旦我们认识到,如果没有学生,课堂和教师就失去存在的必要和意义,那么我们就会清醒地发现,学生才是课堂的终极目的对象,而教师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或者比喻为桥梁和纽带。
作为“中介”的教师是不具备主人资格的,是不应该获得“归属”权利的。
那么他的角色应怎样定位呢?我想,既然教育是为人(学生)更好地生存,那么,把教师定位于“护卫者”“服务者”“促进者”“协作者”等角色是很合适的。
鉴于此,人们提出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以为深得教育“三昧”。
课堂属于学生。
既然如此,他就不应该有下人的拘谨、奴仆的胆怯、童媳的压抑。
他应该投入洋溢四周的自由轻松的氛围,他应该享受汩汩而来、欲罢不能的诗意和幸福。
而现实中,我们的许多课堂如战场,强调的是严明纪律,要求的是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我曾把某些教师比做“教育警察”。
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在学生的眼里竟变成“教育的魔头”。
有他们的存在,课堂就不是学生的”家”,纵使是”家”,也是一个冰窖般让学生畏而远之的”家”。
于是,他们只能成为”一个不回家的人”。
课堂属于学生。
因此,课堂应该是学生生活和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未来生活技能的操练场,是学生未来人生阅历的实习地。
所以,在课堂里,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学到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为他们营造必要的交际场,让他们学会交往,甚至学会“理论”,学会争吵。
真正的课堂还要让学生拥有多种生活的体验、多种情绪情感的体验,让学生拥有解开疙瘩、战胜挫折的经历,体尝”苦乐年华”的滋味。
6
教育定律之六:性格主宰命运
在我的心理学教育和研究历程中,乌申斯基的一句话让我难以忘却:“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是的,性格在人的整个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创造、创新是新世纪的教育主题,也是永久的教育话题,而这一切离不开人的创造性性格,而创造性性格在目前中小学教育中却严重地缺失。
对中小学师生的大量调查表明,多数人不知道如何才能拥有创造性性格。
我在长期的思考中发现,创造性性格类型的人有着极其相似的特征,那就是勤奋努力、科学安排时间、虚心进取、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怀疑精神、个体独立以及对错误容忍、观点灵活并且具有不寻常的价值观念,等等。
这些特征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说,是否重要,当然不言而喻。
所以说性格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我们每个人也应该重视自己性格的设计与养成。
在这方面,不妨学学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在十多岁时就给自己制定过“性格修养计划”,立志使自己成为一名扬善惩恶的文学家。
他在晚年回忆人生历程时,每每提到自己年轻时代的这一性格修养计划,说它在一生中经常起到提醒、督促、推进自己从事创作的作用。
21世纪是新的世纪,是充满生机的世纪,更是中国人创新的世纪。
愿我的这一“定律”,能唤醒充满灵性的个体,使之拥有更美的性格,打造绝美的命运。
7
教育定律之七:特色就是卓越
特色最根本的要义就是不同寻常,或者说它的本质属性是差异。
目前的中国基础教育在“差异性发展”方面做得还非常不够。
我曾经到过辖区范围内一所省重点中学搞调研,校长汇报工作一套又一套,我提问:“你认为你们学校最大的特色是什么?”他想了半天,最后说是优异的教学质量和在同类学校中一流的升学率。
质量当然是学校的生命线,升学率也很重要,但我以为,重点中学之间的比较和竞争不应该再“聚焦”于这些方面,它们是“等式”两边的相同量,可以同时“划掉”。
当然不能去怪罪这位校长和其他校长,因为他所置身的大背景就是不利于甚至有碍于特色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确实,在我们的教育现实中,还存在着古希腊神话中的那张“魔床”,所有的学生、教师、校长和学校都必须与”魔床”的长度保持一致,短则补之,长则截之。
有如此统一的”模子”或范式去规定,去制约,你还能期望出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可喜局面吗?有人说:“上帝造人本来不一样,可是现行的教育却与上帝对着干。”
呼唤特色,追求特色,铸造特色,应该是当代中国教育的主题之一;没有特色的教育就像千篇一律的文章,像千人一面的群体,是没有美和卓越可言的。
8
教育定律之八:理想创造辉煌
很多学生的作文都曾把理想、志向、抱负等比作航标、路灯、方向牌,说没有理想的人生是迷茫一片的,没有志向的人生是消极颓废的,没有抱负的人生是浑浑噩噩的。
一旦说到理想、梦想这一类话题,我都无一例外想到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英国内阁教育大臣、盲人戴维的故事。
还是在幼儿园的时候,戴维在题为《未来的我是——》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梦想,希望长大后当一名英国内阁大臣。
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未曾有过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
长大后,戴维梦想成真,当上了英国内阁教育大臣。
他说:”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理想创造辉煌。
你有怎样的理想,往往就决定着你将采取怎样的行动,取得怎样的成绩。
没有理想,你人生的“记分册”上将永远是零或者是一片空白。
一个有大成的人绝不可能“瞎猫碰着死老鼠”——没有一点儿理想,却“蒙”来了成功、成就甚至是辉煌。
这是毫无疑问的。
戴维幼年的理想在不少人看来与白日做梦无异,但他却梦想成真。
我们不难想像他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甚至是偏见歧视。
没有他的进取不息,奋斗不止,没有他的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一句话,没有他后天的努力,他就可能永远在黑暗的世界中做一个混混沌沌的盲人,甚至也闹出“盲人摸象”之类的现代笑话。
后天的努力怎么形容和比喻都不过分,但在承认和赞美“努力”之“化腐朽为神奇”的功用的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努力”的动力源自何处,起于哪里。
答案是理想。
我所讲的理想是能创造辉煌的理想,还必须是“心存高远”的理想,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理想,是“少年壮志当拿云”的理想!
9
教育定律之九:爱心产生奇迹
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
你没有丰富的知识、扎实的功底、精湛的教艺……但你有一往情深的“爱心”,你就会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坐别人不愿坐的“冷板凳”,苦读苦练,日积月累,终成大器。
你的学生中没有天才,没有一看就聪明过人的孩子,没有英俊少年,有的是表现平平、看不出多大“出息”的一群少年,甚至是一班”调皮大王”、顽劣不化的“主儿”,是一考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差生”……但你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执着期待,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律己精神,有“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理性认识,一句话,有非凡的爱心,你同样可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生和俊才。
你的学校没有气势磅礴的教学大楼,没有让莘莘学子足不出户就可以神游天下的互联网,甚至没有像样的课桌课椅,但你有“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有“黄土高坡也能长出参天大树”的充分信心,有“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不灭梦想,你就会迎难而上,变不利为有利,造就一个个敢于放眼天下、胸怀全球的“国际化的现代中国人”。
教育的爱心是空气,是阳光,是土壤,是水源,是食粮,是布匹……你可以把它比喻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切,而且绝不过分。
所以,老一辈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 END —
上一篇:色丁布怎么理解?色丁布属于(食品和生活和工业产品)
下一篇:最后一页
1.绿竹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绿竹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绿竹网都将保留追究责任权益;
2.绿竹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对于未注明原作品不得转载的稿件,我方不承担相关责任;
3.绿竹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14043 2669 6@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4.关于绿竹网的所有法律事宜,均由本网特聘法律顾问协助处理。
2023-08-26
2023-08-26
2023-08-26
2023-08-26
2023-08-26
202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