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8:23:06
原标题:未来5年教育要事解读!事关每个家庭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
“十四五”时期的教育路如何走,关系千家万户。
未来5年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是什么?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如何向高质量迈进?如何落实学生减负?优质均衡还有多远?
3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明介绍深入贯彻“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也回应并解读这些民生热点。
关键词:立德树人
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宋德明介绍,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坚持“一个标准”,构建“两个体系”,深化“三全育人”,落实“五育并举”。
宋德民指出,坚持“一个标准”,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构建“两个体系”,一是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工作体系,二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
深化“三全育人”,就是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受教育年限
力争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在‘十四五’末期,国家力争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意味着202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达到高中二年级以上的教育程度,这对于建设现代化国家、建设教育强国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刘昌亚说。
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概念统计的是16-59岁的劳动力受教育状况。
现在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较高,达到13.8年,进入到高等教育阶段,劳动年龄人口由于存量大,现在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8年。
刘昌亚介绍,为实现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目标,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
第一,继续提高教育普及水平。
要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普及水平。
“十三五”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性的进入到了普及化阶段,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
到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提升到60%。
第二,不断提高质量。
义务教育要做到优质均衡,特别是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平均受教育年限是一个量化指标,质量、结构同样重要。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要推动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在结构不断优化过程中使得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第三, 不断提高存量劳动者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制度、政策和措施来完善,努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减负
任何竞赛项目均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
对于“奥赛”改头换面在一些地区卷土重来的现象,吕玉刚特别强调,任何竞赛项目包括获奖成绩,均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
要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和“公民同招”政策,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坚决斩断这种利益链。
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管理办法》,从2019年开始审核并面向社会公布竞赛名单,严格控制竞赛项目数量。
从原来的105项减至35项。
全面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竞赛项目,进一步突出了素质教育导向,现有的5项奥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只面向高中阶段学生,不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接下来,要严格按照竞赛项目管理规范和举办方的承诺,加强竞赛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保障竞赛项目依法依规举行。
对没有经过审核通过的竞赛活动加大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禁中小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违规竞赛活动。
此外,对于社会关注的学生校外培训负担问题,吕玉刚也作出回应。
“对校外培训机构,将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创新收费管理方式,规范培训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对义务教育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设计水平,严格控制书面作业的总量。
要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供给,保障课后服务时间,特别强调课后服务的时间要和当地正常的下班时间相衔接,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和学生的需要。”
吕玉刚说。
关键词:随迁子女
继续推动入学降门槛,扩大城镇学位资源
“2020年,85.8%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者享受政府购买学位的服务,这个比例和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是大体相当的。”
吕玉刚说。
下一步,一是继续推动入学降门槛。
重点推进特大城市和人口流入重点地区进一步完善入学政策,切实做到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能够应入尽入。
二是进一步扩大城镇学位供给。
要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合理布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扩大城镇学位资源。
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学位政策,特别是将随迁子女占比比较高的民办学校优先纳入政府购买学位范围。
三是切实加强对随迁子女的教育关爱。
要指导各地建立随迁子女关爱帮扶机制,在情感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使这些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阶段教育
如果一个县的高中发展不好,这个县的基础教育很难发展好
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这是“十四五”期间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的人才战略。
吕玉刚表示,高中阶段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
下一步一是聚焦巩固提高普及水平。
持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积极化解普通高中大班额。
二是进一步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县域高中建设,极其重要。
县域高中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至关重要。
要专门研究制定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从优化结构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政策保障等方面发力,全面提升县中的办学水平。
如果一个县的高中发展不好,这个县的基础教育很难发展好,所以必须把这个龙头建设好。
三是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的招生秩序,强化招生管理工作。
要进一步科学编制普通高中招生计划。
要落实“公民同招”要求,坚决制止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行为。
关键词:职业教育
培养大规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最近教育部印发了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
新版目录如何对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具体规划?
“这次的调整幅度很大,中职层次调整了61.1%,高职专科层次调整了56.4%,职教本科层次调整了260%,主要是新设了167个专业。”
陈子季表示,总的来说,从三个方面来服务对接“十四五”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这次修订突出了“全”。
我们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接现代产业体系,用“三级”分类,设置了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其中中职358个、高职专科层次744个,高职本科层次247个,全面覆盖了国际通行的41个工业门类以及我们国家最新发布的新职业。
第二,这次修订突出了“新”。
深度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第三,这次修订突出了“特”。
一体化设计培养体系、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
新版《目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坚持系统观念、前瞻思维,第一次一体化设计了中职、高职专科层次、高职本科层次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是逐级递进,课程深度也是逐层增加,人才定位也是有机衔接的。
关键词:高等教育
服务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双一流”建设高校基础研究和协同创新能力建设。
教育部如何规划?
“‘十四五’期间,高校科技工作要以服务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提升原创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高质量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顶尖学科。”
宋德民表示,要着力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完善前沿科学中心布局建设,组织高水平研究团队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
要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供给能力,建设一批集成攻关大平台。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领域组织集中攻关。
还要着力深化科研评价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破除“SCI至上”和提升专利质量等文件精神,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全面增强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能力,为建设世界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对于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吴岩表示,下一步主要做6件大事:
一是要建平台。
要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区域分别布局建设高等教育的创新综合平台,共建共享优质的教育、科研、人才资源。
二是要推集群。
以西安、兰州为战略支点,要发挥高水平大学的龙头作用,带动引领西北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要以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水平大学和高等教育集群的集聚溢出效应,打造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三是要优结构。
要支持中西部高等学校聚焦区域发展急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淘汰一批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
四是要强协作。
要加大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工作力度,建立东中西部高校全国性对口支援的对接平台,精准实施对口支援。
五是促共享。
要深入推进“慕课西部行计划”,加大对西部高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供给力度。
六是惠民生。
要持续推进农村定单定向本科医学生的免费培养工作,每年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输送6000名以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学人才。
关键词:教师教育
建立开放、协同、联动的教师教育体系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高水平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教育部要如何实现现代化和高水平这两个目标?
宋德民回应:“‘十四五’时期将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开放、协同、联动的教师教育体系。”
一是提升层次。
实施新时代强师计划,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进一步发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示范引领作用。
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向师范院校倾斜,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
启动国家优秀农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高素质农村教师。
二是协同创新。
建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试验区。
鼓励支持高水平师范院校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
支持与地方师范院校教育科研合作、课程资源共享、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建。
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国培计划”,推动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改革。
三是严把质量。
持续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开展全国师范类专业质量监测。
深化师范院校评价改革。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林焕新 欧媚)
作者:林焕新 欧媚
1.绿竹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绿竹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绿竹网都将保留追究责任权益;
2.绿竹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对于未注明原作品不得转载的稿件,我方不承担相关责任;
3.绿竹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14043 2669 6@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4.关于绿竹网的所有法律事宜,均由本网特聘法律顾问协助处理。
2023-08-23
2023-08-23
2023-08-23
2023-08-23
2023-08-23
2023-08-23